登录/注册 搜索

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县长刘欲晓作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Nov 29, 2019 | 作者: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深挖文化底蕴,厚植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事业,取得阶段性成效,连续四次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一、均衡均等,做实“惠民牌”

一是建优文化阵地。立足“县级提质、镇级达标、村级覆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投入5亿元,高标准建成并升级“一院三中心”(黄梅戏大剧院、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将乡镇文化站建设列入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今年投入近1000万元对乡镇文化站舍进行改造升级,建成4个,开工7个。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08个,覆盖率100%,达标率80%以上。县图书馆被评为全省“最美图书馆”,独山文化站荣获全省“最美文化站”。二是创优文化产品。黄梅戏电影《传灯》全国上映,《桃花开了》荣获湖北第三届艺术节优秀剧目,文学杂志《黄梅》获第七届湖北文学奖,多部文艺作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屈原奖”,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青铜恋歌”11月底在京展演。11月13日,岳家拳表演亮相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大会,荣获二等奖及团体风采奖、节目创新奖。三是配优文化队伍。顺利完成文化和旅游系统机构改革,建立 “县聘乡用”机制,目前配备全额财政供给人员16人。各类文艺协会组织15个,村级业余文艺团队1100余个,民间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700多名,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壮大。

二、共建共享,做实“服务牌”

一是推动服务便民化。加快构建以县级文化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的“总分馆”体系,建成图书馆分馆7个、文化馆分馆4个、村级服务点53个,公益性文化单位全部免费开放,形成乡镇文化站、学校、村(社区)、军营“四点一线”文化服务格局。二是推动服务数字化。加快建设“黄梅文旅云”数字文化平台,全面启动特色数字资源库资料征集。县图书馆数字借阅系统、自助借还系统上线运行,数字资源量达到4TB。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实现WIFI全覆盖。三是推动服务常态化。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百姓舞台、送戏下乡、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等活动,形成了黄梅戏艺术节、周末小剧场、惠民演出月和非遗展演等一批群众文化品牌,实现了由“送文化”向“育文化”转变,由“群众看”向“群众演”转变。

三、求新求变,做实“特色牌”

一是以文兴旅。围绕打造“禅修养生地、黄梅看大戏”旅游文化品牌,着力推动禅文化旅游区全面升级。四祖景区、五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柳林玫瑰谷成功创建3A景区,老祖寺—挪步园景区、蔡山梅苑景区、大河红色教育基地等景区建设加速推进,文旅融合的潜力深度释放。二是以文塑城。围绕塑造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地域文化品牌,着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东禅公园成为“网红”主题公园,东山大道、武穆路、雷池路等道路浸润文化底蕴,黄梅高铁站、新中医院等建筑嵌入文化基因,东山文化小镇、太白文化小镇、戏曲文化小镇等建设彰显文化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三是以文化人。围绕擦亮“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乡土文化品牌,着力推动非遗文化“六进”工程。编辑了《黄梅飘香》《走进黄梅》等乡土教材,开设了“岳家拳”特色活动课,培养了黄梅挑花“小绣娘”2000多人,新建了“黄梅戏剧院黄梅戏传承”“黄梅理工中专非遗传承”“向日葵非遗研学教育”等6个非遗传承基地,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薪火相传。

四、对表提标,做实“创建牌”

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领导小组,出台了创建规划,制定了三年计划,召开动员会、督办会、推进会11次。组建专家团队调查研究、问诊把脉,确保创建工作措施得当、统筹有力。二是高标投入。近三年,县财政文化支出分别为0.67亿元、1.19亿元、1.2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5%、2.5%、2.6%,支出比例逐年提高。三是高频宣传。专门制作创建宣传短片,多时段全媒体播放,提升群众知晓率,形成了“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的全民创建氛围。今年以来,国家级媒体报道我县文化创建1篇,省级5篇、市级50余篇,对内激发了创建活力,对外树立了良好形象。


稿源:黄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