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年报公示
发布时间:Jan 8, 2020 | 作者:黄梅文旅
黄梅县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年报公示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一是强力提升县级场馆服务功能。按照任务清单,投入300多万元对剧院小剧场进行改造,2019年4月,小剧场竣工开业;投入4000多万元的博物馆新馆陈列展览工程已进入布展实施阶段;文化馆、图书馆添置了空调、教学设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二是强力推进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县级财政投入资金810万元对所有不达标乡镇文化站进行新建或改建,到年底,有12个文化站已经完成建设任务,投入正常运行,其余乡镇文化站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三是强力优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今年全县共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6个,改建32个,配套建设村级文体广场58个,全县508个村和社区基本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五个一”建设标准,达标率85%以上,100个示范村建设已经完成。
(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日益壮大。一是建强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培训力度,依托专业院校培训黄梅戏学员、创作人员、辅导人员等。二是壮大管理人才队伍。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保持编制稳定;乡镇文化站通过建立“县聘乡用”机制解决队伍老化、人员不足问题,保证每个乡镇文化站有一名事业编制人员;全县508个村(社区)文化员全部落实,并进行了业务培训。三是培育业余人才队伍。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协会组织15个,注册登记的业余文艺团队44个,村级业余文艺团队1100多个,民间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700多名。
(三)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一是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印发了相关服务规范,推动县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机构、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行“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二是推动服务均等化建设。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正在实施,已建成图书馆分馆15个(其中乡镇分馆12个,县直分馆3个)、村级服务点30个,建成文化馆分馆12个,实现了资源下移、职能下移,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设有针对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项目。三是推动服务数字化建设。投入200万元的“黄梅文旅云”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全面启动,特色数字资源库资料征集、基层终端设备配置工作正在进行;县图书馆数字借阅系统、自助借还系统已经上线运行,数字资源量达到4TB;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都已接入互联网,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四是推动服务常态化建设。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送戏下乡、周末剧场等文化品牌项目常态化实施,乡镇和部门举办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经常性开展。
(四)长效保障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县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较前几年比例不断提高,图书馆购书经费、文物保护经费、县级文化体育机构运行经费等都逐年提高并列入经常性财政预算。二是完善服务社会化机制。县级财政通过每年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引导,按照营商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和服务开展情况年报制度;把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纳入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逐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分值(2018年考核分值2分,2019年提高到3分)。四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领导调研督导、单位联合督导、部门专项督导等形式推动创建工作。
(五)一批改革创新项目落地落实。一是在乡镇文化站舍建设上多点创新建设方式。实行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标识、统一奖补,具有鲜明的文化符号。二是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上精心打造特色景点。按照“两个创建相互促进、两个设施相互使用、两个内容相互补充、两个效益相互提升”的工作理念,开辟了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三是在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上全面激发非遗文化光彩。采取“编”“送”“进”“建”四字结合,推动优秀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四是在创新基层文化服务上精准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在乡镇文化站、学校、军营、村级建立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服务点,服务触角向四点延伸,全县“四点一线”文化服务格局基本形成。五是在社会文化活动开展上构筑兴办文化氛围。鼓励民间文艺队伍依法依规自主组建团队、自主筹集资金、自主开办活动、自主谋求发展。六是在振兴地方戏曲上拓宽普及发展路线。通过黄梅戏进校园培养黄梅戏后备人才,进大专院校促进黄梅戏普及与提高。通过送戏下乡,使看黄梅戏成为广大农民的爱好。通过走进企业,走出一条戏企联姻之路。通过戏曲进机关、进城市,争取更多受众,提升黄梅戏知名度。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推进。今年以来,先后召开了两次县委常委会、3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会2次,创建工作推进会2次,聘请省文旅厅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创建业务培训2次,开展创建专项督查2次,印发工作通报简报15期。县人大、县政协对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和调研。
(二)优化制度设计,推动机制创新。一是组建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华中科技大学、黄梅县文旅局、相关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研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3次,召开座谈会2次。二是设计“黄梅县公共文化多元供给模式与机制探索”研究课题,明确了制度设计的总体目标、研究路径和重点任务。三是形成《黄梅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研究》、《“社会化”导向的特色文化传承》等研究成果,指导出台了一批政策制度,力求以制度创新引领实践突破。
(三)强化经费保障,推进项目实施。县级财政安排了创建项目经费2040万元,推动了一批文化项目实施,如:乡镇文化站建设,“黄梅文旅云”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送戏下乡、“文化+旅游”文艺创演服务等。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专门设计制作了创建宣传短片,在黄梅广播电视台多时段播出,通过户外LED、巨幅广告牌、微信公众号、印制精美宣传画册、乡村两级刷写固定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在城区四个出口位置设计制作了四个巨幅宣传广告牌,宣传了创建工作,提升了群众知晓率。在媒体宣传方面,国家级媒体报道我县创建工作8篇,省级报道8篇、市级媒体报道60余篇。
三、下步计划
我县创建工作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黄梅人口多,发展底子薄,财政投入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仍然短缺。2020年,我县将对照创建标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进设施建设再提速。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更加健全;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确保明年全部顺利通过验收;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再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实现达标率进一步提升。
二是推进文旅融合再提质。开展文旅融合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使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备旅游服务功能,旅游景点具备文化服务功能;以我县全域旅游开发为契机,重点打造一批旅游景区景点,融入黄梅特色文化元素;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进景区开展创演服务,扩大文旅宣传和推介,进而推动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三是推进服务供给再提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快黄梅文旅云数字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面开展“菜单式”服务;创新文化机构效能评价方式,完善群众评价反馈机制,丰富供需沟通渠道。
四是推进服务管理再提标。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指导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规范,建立基层文化场所服务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基层服务设施、服务队伍和服务人员管理。
五是推进社会化水平再提高。创新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文化方式,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投身文化建设,努力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普及程度。
六是推进宣传力度再提升。以政府为主导,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进行广泛的创建宣传,努力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黄梅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1月8日
- 上一篇: “家乡美”黄冈市村歌大赛参赛曲目报送表
- 下一篇: 首届黄梅文艺奖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