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新镇俨先烈士陵园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下新镇宛大村,是我党著名英烈宛希俨、宛希先的故乡。从下新镇到井冈山,有510公里的路程,我们的先烈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走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等一行人并肩战斗,为实现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二宛血染井冈山后,黄梅县人民为安烈士英魂,特迎英雄回家,精心选址于下新镇宛大村入口处的山坡上建立烈士墓地和烈士陵园。
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始建于1986年,初期只有二宛烈士坟茔和简易的围栏,面积只有20多个平方。2012年以来下新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400多万元,烈士陵园修复工程启动,在宛希俨、宛希先烈士墓地的基础上,建设了俨先烈士陵园,陵园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共分为悼念区、红色文化展示区、陈列馆、烈士故居四大部分。
走进烈士陵园,首先矗立眼前的是“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它是由我党著名的地下工作者、中共特科的主要成员、宛希俨烈士的夫人黄慕兰女士亲笔题写。
拾阶而上,矗立于马立尖之顶的标志性建筑物是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高13.8米,四方台体。塔的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雄浑遒劲的大字为原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同志亲笔题写。
塔的正面碑牌上,是宛希俨和宛希先两位烈士的生平简介,它较完整的叙述了两位烈士短暂一生的革命经过,从碑文的介绍中,我们大家可以真切感受到两位烈士对我党革命的重要贡献。
塔的东面是一组三湾改编的浮雕,浮雕中间,只见毛泽东同志挥舞着右手,在激情演讲,这幅画面是当时历史的情形再现,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遇敌人的包围,总指挥卢德铭在突围战中不幸壮烈牺牲,部队减员较大。1927年9月29日,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起义部队剩下不到1000人,队伍里笼罩着失败主义的悲观情绪,部分干部士兵徘徊动摇,有的开小差,有的想回家。起义部队再次面临分崩离析的险境。第二天,三湾村前广场,毛泽东向全体官兵宣布了前委的决定,然后宣布"愿留则留、愿走则走",回家的每人发五块钱路费。毛泽东的话刚刚讲完,宛希先第一个站到毛委员身边,带头举起右臂,高呼"坚决跟着毛委员干革命"等口号。在宛希先的鼓动下,一大批战士争先恐后地站到前面,愿意跟着毛委员,"坚决革命到底"的口号此起彼伏。在这种气氛感染下,一些想回家的战士也纷纷表示愿意留下,只有少数人离开了部队。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实行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在与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等人的谈话中。曾专门提到宛希先,“宛希先原来是个班长,三湾改编一下子就担任了营党代表。实践证明,宛希先是一个很优秀的同志。”当年参加井冈山斗争的何长工曾经回忆说:“宛希先是一位了不起的好同志呀!他1927年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很有才干,很有组织能力,很有领导水平,是毛主席身边很得力的干部。当年没有宛希先这些人,毛主席的队伍是拉不上井冈山的。”事隔60多年后,1992年萧克在《朱毛红军侧记》一文中也写到:“大家喜欢他(宛希先)性格开朗,说话直率,敢于批评不良现象。红四军主力下山之后,他留下坚持斗争。1930年听说他被错杀了。朱德有一次谈起宛希先,说他是好人,即便有缺点,也不应枪毙,我和知道他的人都有同感”。
宛希先牺牲前,曾以炭代笔在关押他的房子墙上留下了他的绝笔诗:“断头今日已成局,煮豆燃箕我未泣。希先之志报国死,悲哉成仁一墙戏”。当我们今天读这首诗时,心中会有怎样的深思呢?建国后,何长工在回忆并评价宛希先时说道:当时,如果没有宛希先的支持,毛主席的革命队伍有可能上不了井冈山。
塔的北面是一组反映我党成立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的浮雕,这个政权就是宛希先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成立的,从而诞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这当然也是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塔的西面是一组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而宛希俨同志正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幕后策划者之一。
三组浮雕见证了我党革命初期的历史足迹,也真实反映了红色下新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009年,在中宣部发起的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中,宛希先烈士是我县唯一一位入选者。
烈士纪念塔后面是宛希俨、宛希先、宛思演宛氏三杰墓地,宛思演是追随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元老,宛希俨的墓碑由赵辛初同志亲笔题写,宛希先的墓碑何长工亲笔题写。
下新历史名人纪念园位于宛大村城下线旁,与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隔路相望。纪念园呈半圆状,笔直的城下线为其直径,弧形的山体为其外墙,主体建筑是位于半圆中央的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雕塑。雕塑建在长方体基台上。下新历史名人纪念园是我镇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沿宛大村道一路向前,车行1公里,在一卧牛状水塘前,便是烈士宛希俨故居,50米外是宛希先烈士故居,故居均为民国初年建筑,雕栏画栋,制作精美。宛希俨故居面积70平方米,宛希先故居220平方米,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保存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