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程婴救孤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丧妻之悲,被叫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中,程婴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折射出坚忍、顽强的民族精神。
“十六年啊,我又当爹来又当娘,含悲忍泪,蒙屈含冤,度日如年……”当舞台上的“程婴”如泣如诉地告白着16年的艰辛与冤屈时,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7月16日晚,被戏曲评论界誉为“一部伟大的悲剧”的豫剧《程婴救孤》在首都长安大戏院震撼上演。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观众仿佛全都“入了戏”,眼角闪着泪花。每到精彩之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诉说着观众的心声。
大型古装豫剧《程婴救孤》由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二度梅”得主李树建领衔主演,其独特唱腔、精细的演出,让京城戏迷大呼过瘾。该剧曾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多项殊荣。
《程婴救孤》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杀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丧妻之悲,被叫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和十六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凸显了程婴人性深处的光辉,折射出坚忍、顽强的民族精神。
《程婴救孤》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600多年间,这部戏先后被京剧、晋剧、秦腔等多种版本演绎。但豫剧《程婴救孤》把这个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用现代理念和豫剧独特的艺术手法重新打造,内容上保留并强化了程婴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忠义”和牺牲精神,同时又赋予这种传统的“忠义”以新的内涵。
“我国传统戏曲为迎合观众‘善终’心理,总以程婴福禄双收大团圆结束,我们则将程婴的结局安排成忠心救孤终被杀害,赋予这个传统剧目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程婴救孤》通过更深层次发掘原剧文化内涵,注重人性意蕴的拓展,将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辉三者统一,实现了从传统名剧到现代新戏的艺术转换,因而在观众心中引起强烈震撼。
《程婴救孤》由河南豫剧院二团创作演出。该剧与传统剧目《赵氏孤儿》叙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豫剧《程婴救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登上美国百老汇剧院的剧目,开创了我国地方戏百老汇演出的先河,豫剧被美国戏剧界称为中国歌剧。这出救活了河南省豫剧二团的舞台精品,红遍大江南北、屡获大奖,创造了豫剧前所未有的奇迹。